黄鹤楼感怀
周永孟
“故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,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”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一直是我神往已久的地方。记得少时读到这些赞美黄鹤楼的诗句时,心中总是浮想联翩,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黄鹤楼上一睹其风采。今年国庆佳节,携带家人终于如愿登上了这座从小占据我心灵的圣地。
远眺黄鹤楼,于青山翠绿之中显得尤为高大宏伟,雕梁横瓦交错重叠,翘角飞举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犹如黄鹤飘然起舞。从武汉长江大桥二桥到黄鹤楼,有“峰回路转”的感觉,车从公路转上山坡就到了黄鹤楼脚下一座专门经营旅游用品的小街,小街古色古香似乎从唐宋而来,可以嗅到穿越百年而越发醇香的味道。一步一步走过去,前方是黄鹤楼楼台,后面是商家小街,二者相距不过数百米,漫步其间却让人感觉已跨过了几个时代的风雨。
沿着黄鹤楼台阶,我一层一层爬上去。不论是红漆高柱,还是金瓦琉璃,都刻上了岁月风雨的痕迹,犹如沧桑的人生。每登上一层,我都停留凭栏静观近临的江水和远处矗立的青山。山,依旧那么青翠,似乎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;滚滚东去的长江轻轻拍击岸边,澎湃着生命的浪花,洋溢着生命的音符。江水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奔腾咆哮,平缓得有些温柔,然而,我却感觉到江水巨大能量的存在,就像蕴涵在人体内的冲动,是一种伟力,可以毁灭一切也可以成就一切,人即使站在高高的黄鹤楼也显得那样地渺小。抚摸镌刻着密密麻麻诗句的栏杆,思绪又回到了远古,曾有多少文人骚客在这里畅述情怀,一种豪迈、沧桑和从容在内心油然而生……
每登上一楼,每一次感悟,都是对心灵的一次净化。浩瀚的江风吹来,吹去名利浮华、世事烦恼。想几百年前的那个崔颢,是否也曾站在此处,长衣飘飘,极目八方、凭栏远望自己的家乡,不知道他究竟领悟了什么?也许千年的江风让他领悟到了精神的归属、找到了人生的定位。他于是用拼搏和人格定位了自己,找到了自我,超越了自我,才在登上黄鹤楼后发出如此的感慨,留下了千古绝唱供后人呤诵。
拾阶而上,听导游讲述黄鹤楼的美丽传说:一辛姓人家在黄鹤山上卖酒,有道士前来饮酒,辛家并不索要酒钱。道士临别时,随手用桔皮在墙上画了只黄鹤,酒客拍手即下来起舞,辛家酒店生意日益红火。10多年后,道士又来到此地,吹起玉笛,跨鹤仙游。辛家于此地建了黄鹤楼,以示纪念。而唐代李吉甫编写的《元和郡县志》载:“吴黄武二年,城江夏,以安屯戍地也。城西临大江,西南角因矶为楼,名黄鹤楼。”原来,黄鹤楼的前身只是军事上用的守望楼。尽管大家相信黄鹤楼初建的真实目的在于军事,但人们更愿意相信那些美丽的传说。几经风雨,烟波浩渺之中的历史凝固在斑驳的文字中,人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眼光审视过往历史,或推崇伟大,或崇拜睿智,却忽略了历史的真实,犹如总是遗忘推动历史进程默默无闻如静静江水的芸芸众生。
终于攀上黄鹤楼顶楼,登高望远,眼前的辽阔更是让人心旷神怡。纵目四望,风光万千:滚滚长江,巍巍龟蛇,好一幅壮丽的画卷。远处的电视塔如长剑倚天,一座座大桥如彩虹飞架,绿洲萋萋芳草碧,澄江点点千帆竞,涛声笛音交相回荡,好一派繁华壮观景象!无须刻意远眺,目光自然落在遥远甚至更遥远的地方,那个时刻,心情会因居高远眺、心境开阔而踌躇满志、意气风发,或许,再过一秒钟,心绪会变得低沉,忧虑,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,但遥望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人物,自己个人的小小得失、不如意又算得了什么呢?人生如孤舟苦苦漂流,在长河里看不见自己,只见流水从身边滑过。当生命的一切如匆匆流水一逝而过,才会在恍然间顿悟人生原来不过是沧海一粟、滚滚长江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。
这就是黄鹤楼,巍巍立在高处,站在江中,静观世事风云变幻,任凭沧海桑田,始终保持着一种沉着、悠然、古朴,以博大的胸怀和苍老的冷静诠释着坦然……
登黄鹤楼观不在景,重在心灵的净化。